宫颈糜烂怎么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23岁的固执期,家长要有原则地 [复制链接]

1#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爸爸妈妈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可以快乐成长,一家人在一起“父慈子孝”,但是,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亲子关系却总是经历不同的考验。其实,在亲子关系比较紧张的时刻,就是孩子成长的心理转折期,也就是孩子的行为习惯以及性格特征的转折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孩子的思维方式也会发生较大的转变,所以才会让家长觉得孩子不好管教。孩子出生后,发生的心理上的第一次转变,就是孩子进入2岁后,这个时候孩子的共同特点就是“固执与执拗”,其实孩子是进入了典型的“执拗敏感期”。01、什么是儿童的“固执期”?孩子刚出生时,都是非常可爱乖巧的小宝宝,随着宝宝咿咿学语,蹒跚学步,宝宝都是一个对爸爸妈妈只会服从的小天使,那个时候,爸爸妈妈的就是他们最信任的人,爸爸妈妈说话他们会言听计从。但是,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进入两岁之后,突然就改变了,不再是那个妈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会再因为妈妈的一句鼓励和点赞就顺着妈妈的话做了。这个时候他们变得有小脾气,并且会故意和爸爸妈妈对着干,你让她去刷牙,她偏偏不去,你让她穿这双鞋子,她偏要穿另外一双鞋子,如果是小女孩,他们会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穿,每次出门都会让家长十分头疼。其实,这就预示着孩子进入了“固执期”。那么,什么是儿童“固执期”呢?“固执期”在儿童心理学上又称为儿童的“执拗敏感期”,通常孩子从2周岁左右开始确立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的分化。之前宝宝们的意愿由父母帮助他执行,父母是他的意愿代理人,逐渐宝宝们发现父母并不能满足他所有的意愿,表现在对父母的建议和指令会常常不听从、固执己见甚至开始反抗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执拗敏感期”。我家二宝就是如此,是一个爱美的小女孩,每次出门都要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挑选好久,非要全身上下都搭配好了才满意。02、孩子进入“固执期”后常见的表现孩子进入固执期后的行为表现和心理表现都比较明显,原来那个乖宝宝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个处处和爸爸妈妈作对,如果家长不按照他们的意愿来做,他们就会表现的“不可理喻”,甚至大哭大闹。如果你家孩子在2岁左右出现了这样的表现,家长不要着急,恭喜你,你家孩子心理发育又更进一步了,家长应该高兴才对。这个时期的孩子常见的表现有下面几点: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偶尔能重来的就重来,如果不能重来的,或者方式不被她所接受的,她就会大发脾气、扔东西;非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尽管有时候这种意愿看起来“不可理喻”,但一旦被拒绝,就会烦躁不安,奋力反抗,大哭大闹,难以平息。吃饭必须要用自己常用的那个勺子,否则就不吃;上楼梯时必须自己先上,否则就必须退回来;看电视时候不经过她同意给她关上,她要求必须重新打开,开到刚才关电视的地方,由她自己关闭才行。上面的这些行为都是孩子进入2-3岁常见的固执执拗行为,刚开始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很多家长感觉到难以理解,其实,如果家长了解了孩子这样做的心理根源后,就可以释怀了。03、孩子“执拗固执”的心理根源根据儿童心理学分析,孩子之所以进入2岁之后变得比较固执,是因为孩子进入这个年龄段之后,他们的思维是“直线型”的,而且“不可逆转”。所以,孩子在做某些事时,在他的头脑中会形成预先的“设想”,如果这些设想被人打破,孩子就会发火。其实,孩子之所以会如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在孩子2岁之前,孩子的自我意愿并不明显,他们还无法区分自己的意愿和爸爸妈妈的意愿。思维形式发生变化:但是孩子进入两岁后,随着他们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他们的思维形式也发生变化,他们开始对自我的态度表现得很坚持,如果大人对于他们的意愿不尊重,他们就会有小小的挫败感,也因此孩子会进行极力反抗。所以说,当孩子出现“不听话”,总是发脾气的情况时,家长要有耐心,不要批评孩子,而应该了解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心理根源,然后有针对性地引导。04、面对孩子的固执期,家长应该有原则地鼓励和引导英文中有个词叫做“TerribleTwo”,翻译过来就是“可怕的两岁”。这个时候的孩子,就是一个固执的小可爱,而对于孩子从2岁开始发现的行为和心理上的变化,而孩子这样的小逆反到了三岁会更加明显,如果孩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家长千万不要着急,更不要非要和孩子对着干,非要用家长的威严强压孩子听话。其实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小逆反心理,家长应该欣慰,说明还长大了,有了自己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想法,并且有了小小的竞争意识,这个时候,家长只需要耐心进行正确引导就可以顺利帮助孩子度过这个小逆反期。在孩子的这个时期建议家长这样做:(1)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脾气容易变化快,更容易表现出焦虑的情绪,稍不如意他们就会哭,甚至用无理取闹来哭闹,这个时候作为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还的取闹而情绪失控。这个时候只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情绪心理,然后适当用语言疏导,采取共情的心理和孩子进行沟通。(2)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孩子都是小聪明,很有眼色,很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如果孩子为了达成某种要求而无理取闹,这个时候大人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要因为看着孩子哭得梨花带雨而妥协。因为大人一旦妥协,孩子就掌握了诀窍,下次碰到这样的要求,还会采用同样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家长要记住一句话:疼爱孩子但是不能溺爱孩子。3岁左右的孩子之所以会如此,从心理根源上来分析,主要是孩子开始有了强烈的自主意识,他们会进行比较,开始喜欢竞争,他们觉得自己可以做主,想让事情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05、给爸爸妈妈的建议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考验家长耐心的过程,在孩子每个成长的关键阶段,家长应该提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应对孩子的不同表现和逆反心理。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家长跟随孩子再次成长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可以从孩子身上学习到不少东西。总而言之,当孩子处于不同的特点年龄段时,就会有着不同的心理发育特点,家长要了解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根源,然后寻求对应的引导方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每个成长的关键期。您家孩子3岁左右时候,有什么比较固执执拗的事情让您印象深刻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